媒體聚焦
沐鸣2娱乐王寧教授⚽️🧗🏿♂️:從全球人文的視角看2025年的中國與世界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4年即將過去🧙🏿♂️,我們將迎來新年的鐘聲。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一系列國內外大事頻頻發生,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不可能不影響我們人文學術研究,尤其是國際人文學術交流🍭。作為一位人文學者,我更關心的是中國的人文學術在過去的一年裏取得了哪些進展?它在新的一年裏將會有哪些突破?
首先🦙,人文學者積極關心國家大事,主動承擔中外人文學術交流的重任👮🏽,努力爭取一些知華友華人士,這是歷史賦予人文學者的一個重要使命🚴🏻♂️,同時也給那些糾結於是否應該學習文科的青年學子一定的信心🤙🏿👇🏽。
其次,在我們的學科內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下💷🙅♀️,大學的人文學科首當其沖🍫。為了節省經費開支,歐美的不少大學不惜裁撤一些人文學科專業👨🏼🚒,這一做法對渴望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少人對人文學科的前景很不看好💁🏿♀️🍷,在相當一部分青年大中學生中甚至依然流行著學習文科沒有用的看法🎬。確實🛅,平心而論,學習文科不能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掙得可觀的經濟收入📨,但是卻能豐富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使我們今後在工作崗位上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著更為遠大的目標🧑🏿。人文交流在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中從未間斷🌪,有時甚至能起到政府間的談判所起不到的作用👩🏽🌾。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每個國家都處於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說👵🏿,我們今天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地球村”裏🔩,這雖然如安德森所言曾經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但現在這個“想象的共同體”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命運共同體”了: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們不僅分享福祉😰,同時也共同應對風險和承擔責任。
人文學者的作用就是通過人文交流來實現一種“人文外交”。回顧我本人在過去三十多年裏的中美人文學術交流經歷👽,取得的最大收獲不外乎這兩方面:其一我本人通過英文著述產生了較大的國際性影響🤞🏿,使我多年來一直名列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和“全球2%頂尖人文學者年度影響力和終身影響力”榜單之中;其二則是通過我與美國學界的交流,結交和培育了一些知華友華的人文學者📏,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在美國的重要場合發聲🕑,為中國代言👵🏽,從而對中美人文交流作出持續不斷的貢獻。想到這裏🌏,作為一位人文學者,我獲得了更大的自信📺。
最後,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特別是ChatGPT的橫空出世,使得人文學科面臨更大的挑戰。我們今天的文學翻譯和寫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人工智能來代勞,且效果並不差。但是,我始終認為💆🏻♀️,真正優秀並有著卓越文學天賦的作家和理論批評家的著作幾乎是“不可譯”的🧗🏼♀️。人工智能可以轉達出原文的表面意義🔊,但卻無法再現原作者的獨特風格和深層理論含義;再加之隨著大語言模型的發展和更新迭代,人的智能也在發展,尤其是人的思維,變得更加復雜化。因此,我告訴我的學界朋友:任何高效強大的人工智能設施都是由人發明創造並更新的,而駕馭和使用它的也始終是人,即使在後人類時代,人的作用也不可能全然消弭。
-
媒體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