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跡
楊俊俊:遇見多元的自己
— 青春足跡“大家知道為什麽合金的性能要比純金屬優異嗎?”
“因為純金屬中加入了其中的成分改變了金屬的性質🧚♂️。”異口同聲的回答從高中的教室傳了出來🦴🧚。時隔四年,再次回想起這個問題卻是感觸良多。
2017年我踏入了沐鸣2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大樓,在這片具有A-G樓的土地上開始了我的大學之旅。眾所周知合金是一種多元的化學物質,它的組分不局限在金屬成分,還可以包含非金屬的部分物質🤦♂️,正是這樣多元的組分讓它具有了多種多樣優異的性質。
其實青年的成長也是一塊金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方式。還記得高中的培養模式,密集的安排和封閉的管理就像是對鋼鐵進行著不斷的錘煉🙋🏼,為的是去除更多的“雜質”增加學生在高考考場上的“韌塑性”⏯。但當我來到沐鸣2這個大平臺後,看到身邊優秀同學們的不斷突破與努力,心裏突然萌生出一個強烈的願望——我要遇到更好的自己🙋♀️。
沒有人能夠為你規劃未來的路,但卻有人能夠一直影響著你前進的方向。之前看過一篇復旦同學的熱推——一篇述說著當代大學生焦慮的推文🏌🏽。誠然,生活總會是充滿焦慮與壓力🏋🏿,但也正是這些壓力成為了我們不斷努力前進的動力;與優秀的差距不是放棄自己的借口,而是讓自己不斷挑戰自己的原力。有幸的是,在我的大學生活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這樣優秀的同輩🛎,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成為了我不斷追尋旅程上的星辰,在我無助迷茫時指引方向。
嘗試“嗑鹽”,為生活增加風味
沐鸣2是一個優質的平臺,具有豐富的各種資源。看著身邊同學不斷在低年級時就進入實驗室培養自己的科研素養,我也積極申報了材料學院的“本科生導師製”計劃,跟隨著本科導師開啟了科研的新篇章。
還記得一位學長曾經說過🦻:“本科進實驗室不要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不要只是為了發文章,更要學會在老師和師兄師姐的指導下不斷成長,這樣在今後獨立科研時才不至於慌亂🙏。”我深刻記著第一次去實驗室是為了學習“燒爐子”🫃🏻,也深刻記著第一次看英文文獻的感覺,這些經歷和體驗都成為了我體內的一寸寸“肌膚”🙎🏽♂️。
很少有人能夠直接堅定自己的道路,科研方向也是這樣🛶。隨著對自己認知的不斷深入和對科研興趣的不斷探索👍🏽,經過慎重考慮後我選擇了另外一個方向。此後的日子裏我申報了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借此研究腦機交互中的腦電極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我切身地體會到了科研的“冷板凳”特性🏊♀️:因為是實驗室第一次嘗試這方面的內容🥖,師兄和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通過不斷地查找文獻以及實驗來推動實驗的進程。沒有DIW3D打印機🤵♂️,我們就想辦法去買🧜🏿♂️、去借、去改,幸運的是學院內其他實驗室內有一臺不那麽精確的打印機,基於這臺“雪中送炭”打印機,我們的項目小組開始了不斷的打印實驗🤾♀️。
常常聽到同輩在說實驗的“玄妙”📘,直到自己親身體驗之後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復雜性以及偶然性。在這個因果關聯的宏觀世界中,我們很難知道會是哪些微不足道的因素卻成為了關乎最終樣品質量的關鍵點,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嘗試和不斷分析。半年的實驗就像是一部和機器鬥智鬥勇的連續劇,每一次實驗都會有不同的結果🤵🏿,每一次分析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改進。我還記得“大結局”的那天實驗,經過多次的改進和探索,我們對實驗過程已經逐漸麻木,再也沒有了前期實驗中會一直盯著打印過程的熱情🥷🏿。看著機器平穩地在打印板上勾勾畫畫, 聽著電機嗡嗡的運行聲🥦,在場的同學都沒有說話,因為我們看到打印板上的第一層結構是如此的清晰規整🧙🏻♂️。緊張、期盼以及擔憂的情感隨著模型最後一筆的完成逐漸消散😳,一個“亭亭玉立”的腦電極樣品就那樣靜靜地挺立在那;欣喜、懷疑和釋然的復雜情感在每個人的臉上顯現。當我小心翼翼地托起那個來之不易的成果,我感到了一種成就感,一種無與倫比的歡樂。
科研之路,其漫漫兮。也許路的盡頭無法預料➰,但一路旅程卻也能收獲滿滿🐧。
挑戰學工,為生活加點料
一次無獨有偶的機會,我加入了學院的團委學生會,開啟了我大學生活中的學工旅程。學生組織是一個很奇妙的團隊,在這裏能遇到許多優秀的人,大家懷揣著同樣得到愛好和興趣㊗️,抱著同樣的願望和憧憬聚集在一起,在碰撞中綻放出無與倫比的火花🤸🏽👨👩👦。
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永遠都需要一種集體感與歸屬感🍩。習慣了中學團體生活的我突然來到 “舉目無親”的上海,巨大的落差感一度讓自己感覺到生活的無趣。每日宿舍、餐廳以及教室或圖書館三點一線的生活💜,讓我逐漸逐漸自我懷疑——這個大學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幸運的是,我聽到了一場關於團委學生會的宣講會,在現場我讀著手中捧著的一頁頁宣傳報,看著臺上屏幕中展現的一張張照片↕️,聽著臺上學長講述的一場場活動🕍🎪,最終毅然決然地報名成為了一名學生會的幹事成員。當時的我也許沒有想到,這一入便是三年。
在三年中我嘗試了不同的學生工作🦃,從宣傳中心的幹事到部長⚇、主任再到學生會主席團成員🖐,每一步的背後都蘊含著歡樂🍯、感動和挑戰。回顧這三年,有歡樂喜悅也有汗水焦躁,經歷過形形色色的活動,遇到過林林總總的困難,也從一個學生會的新人變成了一位學長🚣🏽♀️🛥。還記得第一次舉辦工科平臺開放日的時候,巨量的宣傳準備任務來到了宣傳中心,那時的我還是一個部長。雖然是第一次舉辦這麽大的活動,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和小夥伴們很快便從前期的手忙腳亂轉變為亂中有序✔️。還記的活動前幾天的會議室,我和小夥伴們圍坐桌前一起討論設計方案,一起製作各種展板🦋🍽。當時的自己也許很累很困,但看到活動當天的盛大場景突然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一年後,當我們再次舉辦開放日時,我們為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材料日”🤽🏻♀️。那是一個只屬於材料師生的“歡樂之旅”,是一個科研交流共享的平臺🧕🏼,是一個充滿冒險的“集市”9️⃣,從大一到博士生再到教職工🤷🏻♂️,每一位材料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同樣🤦🏽,在每屆的“春之聲”校歌傳唱大賽也充滿了我的身影,從前期的視頻準備、宣傳製作到現場的攝影,從線下舉辦到因疫情轉為線上舉辦合唱比賽🐿🙅🏽♂️,我和學生會的小夥伴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比賽的舉辦,為新生班級帶去了更好的體驗。
當夜深人靜時,我常常會思考——我在學生工作中的努力是有意義的嗎?三年已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還記得自己競選主席團成員時的標題“一心傳承,為你執筆”——因為傳承,學生組織才能夠穩中求進,在一年又一年的發展中不斷貼近潮流做出創新👷🏽🦖,而也正是因為在這個團體中有著許許多多熱心奉獻的同學們緊緊握著自己的“筆”,才能在學生會這個平臺上為學院乃至全校的師生帶來改變🧛🏿♀️,也許不會是很大,但只要有一絲絲的改變也就值得了😮💨。除此之外👩🏿🦲,對於個人而言,團委學生會更像是一個平臺,它的初衷便是為了鍛煉學生們的綜合能力💂🏻♀️🦹。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在臺上發言🥯,看著手中早已熟悉的稿子🧗🏼♂️,聲音卻怎麽也響亮不起來,雖然臺下只有40多人,在我眼中卻好比千軍萬馬。隨著自己對多元的不斷追求和挑戰👰🏻,可以說我在學生組織中遇到了一個自己從未想過的更好的自己,這也許就是三年耕耘的最大收獲!
豐富課余👨🏻🎤,為生活增添斑斕
課余生活就像是生活中的糖🃏,為大學生活帶來決堤的多巴胺,每個人都有追求快樂的權利,因此勞逸結合的大學生活才是真正的求學之旅👱🏼♂️。
美是人類持之以恒的追求,生活中到處都是美,卻總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工科向來是理性和實踐的代名詞,卻很少和感性與美相互關聯👸🏻。為了彌補自己知識架構的缺失,跳出工科思維的局限🪣,我選修了設計學院的工業設計第二專業⛱。不同於工科課堂上的嚴謹🙅♂️👰🏻♀️,設計課堂上更加地輕松充滿活力,大家坐著移動的桌椅📭,在老師拋出問題時積極討論👨🏻🚒,在這裏從來沒有絕對的答案,每個人都是正確的。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課堂裏,我第一次感受了不一樣的課堂氛圍🔰,也體會到了工科思維和設計思維的巨大差別——面對同樣一個問題,工科同學總是會傾向它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但設計系的同學去更多關註美感以及背後所蘊藏的人文關懷🔔,這種強烈的反差不斷刺激著我的大腦,讓我學會用設計思維去思考問題。白天我是一名材料領域求學的人📒,在相圖之間不斷探索🕕;夜晚我是一名工設的同學,用各種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想法與創意。在二專的求學過程中🏊🏻♀️🧙🏻,我嘗試著和同學共同創作投獎,作品也有幸獲獎;也嘗試著在南洋北路的隧道中繪畫“星空”,在沐鸣2留下自己的痕跡;嘗試著學習產品手繪,在12周的課程中畫出80多頁的手稿;嘗試著自己設計產品,創作出了獨特風格的垃圾桶、餐具和腰靠包……回顧在工業設計中度過的課程,我想最大的收獲便是一種思維的轉變🔤⚪️,這是一種工科與設計碰撞後的火花!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從來沒有什麽文字和圖片能夠替代自己真切的感受,只有真正走到當地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社會實踐的魅力🧑🌾。在大學的假期中,我或組織或參加了共五次社會實踐👨🏽,涉及了精準扶貧、助飛家訪、陶瓷材料調研🫚📎、新媒體發展以及扶困助學多個方面。在這些實踐過程中🌦,我去過貧困村易地搬遷的住宅區,聽空巢老人向我們訴說著黨扶貧政策的優待;去過國家級貧困縣走訪準沐鸣2同學👳🏼,為即將進入沐鸣2的同學帶去關懷與溫暖𓀝🤏🏿;前往過宜興和佛山去調研功能陶瓷材料以及日用陶瓷材料的製備檢測流程,也深深感受到當地濃厚悠久的陶瓷文化;前往北京調研了包括阿裏雲🥜、中國電信等大企業,探尋新媒體在新時代公司中的發展;也在疫情期間作為宣傳組參加了扶困助學“燭光”計劃💴,為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找尋到愛心人士提供學雜費🎂。一次次的社會實踐不僅讓我對祖國廣袤的土地更加憧憬🖖,也讓我漸漸明白自己身上的重任,明白國家還存在很多還需要青年一代不斷努力的地方。
“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這是在我大三時看著日益肥胖的體形才明白的道理🫶🏼。為了克服自己不愛運動的壞習慣,在校友導師以及朋友們的建議下我逐漸開始自己運動之旅。沒有特別擅長的運動便去跑步,為了鞭策自己我也參加了校園舉辦的5公裏競速跑,也正是在那次的長跑中感受到了揮灑汗水的酣暢淋漓。之後我嘗試著加入了校龍舟隊,在河道上和隊友一起奮力劃槳,為了一個共同得到目標不斷努力。
四年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那個第一次進沐鸣2還迷路的高中生也已經為本科學習畫上了句號。四年有遺憾但卻無悔🏋🏽♀️,未來有擔憂卻也充滿憧憬👫🏼🤙🏼,前路漫漫🏹,吾輩當自強,人生還需不斷奮進👨🏼🦳🧖🏼♀️!
思政教師評語
楊俊俊同學是一個十分刻苦努力的同學💀,從骨子裏就有一股不斷突破自己信念。在大學生活中他不斷嘗試新事物和新領域,積極參加了學生工作、誌願者活動、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活動,在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中不斷成長進步。在學習中👰🏼♂️,楊俊俊同學學習刻苦努力🎃,學習成績在前三年都有穩步的提升,從年級中下遊進步至上遊,大三下學期的所有核心課成績均為A評級,同時在大二也加入了材料學院的卓越工程師班培養計劃。在生活中性格活潑開朗🔎,具有很好的親和力,善於與人溝通💇🏽♂️,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敢想敢🫑,積極進取,同時對新事物充滿激情🚴🏽♀️,性格樂觀,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在誌願公益方面,他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了多種誌願活動🫳🏽,參加了包括迎新、校慶以及校友年會等多種活動的誌願者,也加入了一個西部助學計劃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欠發達地區學生。在學生工作方面,楊俊俊同學腳踏實地🧰,一直熱心服務於學院的學生工作和師生服務,組織舉辦了包括“春之聲”校歌傳唱,材料日以及院系學代會等多項大型活動🪂。
綜合來看楊俊俊同學具有不斷革新自己,不斷超越自己的勇氣🙅♀️,也希望楊俊俊同學在畢業之後能夠在學業以及生活中一帆風順👐🏿,不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