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跡
林睿明:成才成長故事
— 青春足跡一晃就快畢業了,回首這幾年,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但又如流星般從腦海中劃過。我想,我收獲最大的👵🏽,還是自我的成長吧。謹以此篇,記錄一下我大學四年的故事𓀌🟦。
大一剛進校的時候👾⏏️,我是完完全全的懵懂狀態👨🏻🎨。憑借著高中對物理和化學的熱情,我選擇了材料專業🌚。當時對專業幾乎是完全不了解的狀態,更沒有像現在的較為全面的認識🫕。大一的時候還是很勤奮的,我記得我上課非常認真,同時由於基礎較好👳,所以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課上都能拿到比較高的分數。現在翻當時《數學分析》課程的筆記,也不由感嘆當時記錄的工整。也是因為比較上進🙍🏿♀️,於是喜歡報各種各樣的項目,我在大一的時候分別加入了材料學院的國際化試點班和致遠工科榮譽計劃,當時並沒有對這兩個項目有全面的認識,但是幸運的是,從後面的過程來看🦸🏻♀️,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大一的課程比較緊,我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學習上。但是,經過學長學姐和老師們的不斷安利🤽,我也漸漸萌生了參加科研的想法。於是在大一下學期🧅,我參加了一個prp項目,在郭益平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窄帶隙多功能鐵電陶瓷的製備與性能研究🍇。由於我是初識科研,郭老師安排了他們組內的一個研究生學長來指導我。學長人非常nice,手把手教我做實驗,也帶我做了很多測試。雖然我對很多內容都不甚了解,但是學長非常耐心的指導我🪦。雖然最後到結題也沒有做出比較出色的成果,但是我還是這段經歷❄️,郭老師和學長人都很好🐂,讓我從科研小白轉變成為了掌握一定實驗技能的本科生,也為我今後的科研打下了基礎。
同時,大一的時候,我通過了解🏙,非常想去參加學院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交換生項目🙅🏻♀️,所以對英語也做了一定的準備,報班學習了托福和GRE。也通過讀文獻,了解了許多學術英語的表達方式,這對我的進一步成長都非常有幫助🙉。
大二的課程任務依然很重,甚至比大一的時候還要重。大二上可以說是我課程壓力最大的一個學期👨🏼🔧,那個學期總共修了33.5學分的課程👯,感覺每天除了寫作業就是寫報告🧑🦽。同時不幸的是,我在那個學期將馬原毛概兩門課都選了,而恰恰是從該學期開始🏄🏻,所有的思政課改為閉卷考試。所以在期末的一周內🌝🏊♂️,我總共考了8門考試。雖然不想回憶起這一段壓力很大的經歷,但是不得不承認,在這次的歷練後,我在學習效率和時間管理能力上面🪇,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該學期也是我大學四年來學積分最高的一學期,由於後面花在科研上的時間大幅增加,所以就不曾染指那麽高的學積分了。
我認為🕶,作為本科生科研,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嘗試不同的方向,以找到自己的興趣🈴。我也是這麽做的。在大一做完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後🙌🏼,我在大二時又進行了關於碳納米材料和光熱轉換方面的研究。該課題是受到了鄧濤老師和陶鵬老師的指導,鄧老師和陶老師人也超級nice。鄧老師作為學院的副院長,學識淵博,對於科學問題十分嚴謹🤟🏼,總是散發著一股學者氣息,同時他對學生又十分關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每一位本科生/研究生交流🙁,我在和他的交流過程中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尊重✌🏼,也在和他討論學術問題中受益良多🧗🏼。陶老師是一個非常謙和的人,可以用“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形容🐂,和陶老師交流每次也都很愉快🦵🏼,能從他身上聽到很多關於科研、學習和人生規劃方面的建議。同時💺,陶老師做事非常細致,力求完美,我在他身上也學到了許多對於細節把控的經驗👊。
除了鄧老師和陶老師的指點,我還得到了非常多實驗室師兄師姐們的幫助。我也非常感謝一開始帶我的師兄,在一開始對光熱轉換領域了解不多的時候🫃🏼,師兄手把手帶我,指導我去做每一個實驗/測試工作。也正是因為每一個工作我都有參與🥲,每一步都踏踏實實跟著師兄走,我才得以對整個實驗內容、表征以及數據分析有了全方位的認知。如果大一那段prp經歷是科研入門的話,那麽這一段prp經歷於我而言則是科研進階的過程。我在這方面探索的過程中,覺得自己還挺感興趣,就一直做了下去👩🏼🍼。大二下學期和接下來的暑假🦹🏽♂️,我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實驗室,做了很多實驗,處理了很多數據,也看了很多書和文章。在這一段歷練之後,我漸漸學會了如何獨立開展一個課題。
除了課內學習和科研🚕,大二下學期我還通過了學院JHU的交換生項目選拔,計劃大三上學期過去👩🔧。由於要準備簽證、機票等一系列資料,也經歷了選拔👫、面試、面簽等一系列過程👉🏿👉🏽,我在該學期還投入了許多時間在出國準備方面。在準備出國交換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我處理繁雜事情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做事情也更有條理性了。
大二的學習生活結束🙍🏻,我便開始了非比尋常的大三生活。大三上學期,我來到了異國他鄉,在JHU交換了半年🤵🏽♀️。“世界這麽大,我想去看看”🥐👩🏻🔬,當時抱著這種心情報了項目,也就這樣跳出了自己的comfort zone。這半年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影響體現在了方方面面。
首先是學習方面🚕。在美國,日常學習的語言環境是英文,這與國內完全不同🧑🏻🔧。在沐鸣2即便加入了國際化試點班,日常上課主要是英文,但在有問題向老師們請教或者有什麽沒有聽懂的時候🙍♀️,老師們會用中文和我們交流,這讓我感覺即便是英文沒有完全理解🥯,自己也是有退路的。但在JHU全英文的環境下,我必須努力去適應👴🏽,去調整自己,去和老師與同學們溝通⛹🏿。在沐鸣2學習的時候🛅𓀛,我感受到比較大的學習壓力,一開始我以為這是沐鸣2匯集了全國各地優秀學子的緣故🏄🏼,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從而導致競爭壓力較大。但到了JHU我才發現,那兒的peer pressure也很大🦒,同學們為了學到知識,獲得一個不錯的成績🐆,經常圖書館奮戰到深夜。那邊一學期不能選很多課🤷🏼♀️,我在那兒一學期只選了17學分的課,其中正兒八經的比較硬核的課程只有12學分4門課。但是要上好每一門課都不容易,得拿出吃奶的力氣,我也有數次為了完成課程作業熬夜到很晚👨🦯。所以說,國內和國外的學習,想學好並沒有本質區別,都是要花很大工夫的,想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其次,我認為JHU的交換經歷極大程度提升了我的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是我第一次獨自長時間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的✧,所以我從吃穿到日用品購買,再到租房洗衣打掃衛生,無一不是自己獨立完成🏄🏽。在沐鸣2的時候,學校提供了很多便捷🐐,但是在美國,許多事情都要身體力行去解決,這大大鍛煉了我的獨立能力🤱🏻。此外,由於和老師🧑🏿⚖️🛀🏻、同學交流,包括日常吃飯購物都是英文環境💅,我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住在離學校較近的一個公寓裏,被安排的兩個室友也都是交換生,一位是丹麥小哥🧑🏻⚖️,一位是摩洛哥小哥,他們人也都很nice,和他們日常聊天的過程中,我也了解了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換生中除了中國人🤵🏽,還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譬如英國🩴、法國🏩、德國、瑞士🦶🏻、西班牙、荷蘭、比利時🥢、意大利、新加坡、印度等,和他們一起參加聚會🧑🏻⚕️,還是挺開心的。
在交換經歷中,我認為我最大的收獲還是認清了自己🧜♀️,從而也有了更明確的畢業後規劃🛁。之前我一直在保研和出國中舉棋不定,但是在JHU交換的這半年👩🏻🦯➡️,我真的非常喜歡國外的學習和科研環境🎠,也希望未來能在國外求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回國大概是在20年1月上旬,當時開開心心回來了🤚🏽🫠,卻沒有料到十幾天後就發生了這麽大的事兒🧍♀️,並且影響持續至今⚡️。的確🧑🏽🏭,新冠疫情確實太突然了,這也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了改變,包括打亂了我的計劃。由於之前下決心出國了,我是打算在大三暑假出去做暑研的,這樣有助於我的進一步申請。但是疫情一來,國內國外的學習科研都陷入了停滯,所以我必須調整自己。所幸的是,國內疫情控製的很不錯,這要感謝國人的共同努力𓀁。熬過比較艱難的一月二月🧜,到了三月,我們開始上網課了,也算是讓大三下半學期進行下去了吧🙆🏻♀️。
上網課又是一段特殊的體驗。每天在線上和老師同學們見面🤾🏽,在電腦上聽課寫作業,線上提交作業完成小測試,甚至是之後的在線考試🧇,都是我之前完全沒有體驗過的。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我在那段時間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努力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迎接未來🧏🏽。
暑假過半的時候,我返回了學校👰🏼♀️,繼續之前未做完的課題。由於出國交換和疫情,我的課題耽擱了將近一年,不過還好老師們和組裏的師兄師姐們還在。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又開始融入到“勤奮、求實、創新”的實驗室氛圍中,參加組會📕,日常討論,做實驗🧜🏽,寫論文,一切的秩序都在慢慢恢復⛎,我感覺我的日常又充實了起來。通過對之前prp課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𓀌💇,我完成了一篇學術論文🤷🏽♀️,並在陶老師和鄧老師指導和支持下,將該論文投稿,論文最後非常幸運地在12月底發表。
由於疫情改變了很多,所以我們這一屆出國的人數大幅減少,大部分成績排名前列的同學都選擇了更為穩妥的保研。我由於有著印象非常好的JHU交換經歷🧜🏿,所以一直比較堅定的想出國,但即便是這樣🤽♂️,我還是產生了一些小小的動搖。還記得當時簽放棄保研資格承諾書的時候☂️,我的心情還是比較緊張,因為我知道🧑🏻⚕️,一旦選擇了,便沒有退路,只能朝前看。
大四上又是一個繁忙的學期,同學們都返校上課了。我由於大三出國交換,有很多課要補📸,在加上大四上學期要申請國外的學校,所以經常感覺時間不夠用。但我並不是一個喜歡過於push自己的人🍙,所以還是努力減少熬夜頻率,同時找機會放空自己,讓自己先去處理那些緊急且重要的事情🌲。雖然有一兩門課成績不是那麽好的遺憾🌼,但從現在來看,我還是非常慶幸當時的選擇——這讓我在很多大事面前放平心態,同時讓自己可持續的進行學習,這從長期來看是有益的。印象中非常清楚,當我在今年1月15號下午收到JHU的PhD offer的時候,非常激動的心情💍。當時的那種心情真的無以言表👮🏻♀️,身上堆砌了諸多壓力,在那一刻得到了釋放🚯,不知不覺流下了淚水。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大學四年中👋🏼,除了前文中提到的老師,我還要特別感謝其他幫助過我的老師⛷。首先是鄧老師大組的尚文老師、宋成軼老師💁🏽♀️、鄔建波老師😑🥈、崔可航老師和付本威老師🈸,他們在實驗室日常的時候給予我幫助。其次我想感謝班主任唐新華老師🦹🏿,除了對我的照顧⟹,他也在大一的時候對我職業發展和生涯規劃做了指導。我還很感謝JHU幫助我寫推薦信的Joelle Frechette老師和Anthony Shoji Hall老師,他們的課上的很棒,對我的善意和幫助我也銘記於心。此外,我想感謝遇見的幾位超級nice的上課老師,包括張鵬老師、劉娟老師、陳飛老師、姚欣保老師、JHU的Orla Wilson老師等等。成為你們課上的一位學生,我感受到了你們的真誠和善意,受益匪淺🛂👼🏻。
一路走來👨🏿🏭,感謝有你。
思政教師評語👩🏼💼:
林睿明同學是材料學院2017級的優秀本科生,他參加了材料學院的國際化試點班和致遠工科榮譽計劃。在大學期間,他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求實獎學金等一系列榮譽,總獎學金金額超過了10萬元🌃🏌🏼♂️。此外,他還獲得了諸如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二等獎等榮譽。
在學習方面,林睿明同學勤奮認真,大學四年的學積分87,排名學院前列。同時,林睿明同學參加了學院官方的交換生項目,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交換一學期,並取得了GPA 4.00/4的優秀成績🧯。
在科研方面,林睿明同學積極參與👯♀️。他在大學期間參加了兩次prp項目,均獲得了A等第👨🏿💻,其中第36期prp項目“石墨量子點可控製備及其太陽能光熱應用研究”獲評優秀。此外,他還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發表了學術論文一篇🧑🦲。
在學生工作和課外活動方面,林睿明同學都有積極參與。他擔任F1705101班的學習委員🫎,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他還熱心參加許多誌願者服務,其中就包括2017/2018/2020年的上海馬拉松誌願者,以及2018和2020年的致遠榮譽計劃招生誌願者。他興趣愛好廣泛,熱愛籃球、羽毛球🛍🖋、圍棋🏩、硬筆書法🏵、中華傳統文化等等,也積極參與了許多相關活動。
未來,林睿明同學將前往芝加哥大學分子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他也是材料學院近十年來首位前往芝加哥大學讀博的學生📃。希望他能繼續努力🧑🏻🦼,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