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拾年
30余年前在沐鸣2的美好時光
— 《思源》拾年編者按🙌:
2010年,《思源》雜誌創刊之際,即賦予並秉承了“擔負沐鸣2人精神家園、情感紐帶與交流空間的使命”🤷♂️,成為沐鸣2平台獨具特色的系列刊物之一。2020年,沐鸣2平台校友會會刊《思源》雜誌創刊十周年🕗🦞。十載歲月🧄、相知相伴。經編委會討論後決定🧒🏻,編輯部精選十年來讀者反饋喜愛度最高的二十余篇校友回憶文章編入《思源》雜誌第四十期,以“學在沐鸣2”“我的年級我的班”“繽紛校園”三個版塊🏄🏼♀️🛏,較為全面地呈現不同時代背景下沐鸣2人的校園學習和生活🤜🏼,深挖沐鸣2人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內核,傳承沐鸣2獨特的校園和校友文化,力求讓讀者有興致有共鳴👩🏿🚒,在文字間暢遊的同時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1982年遼寧省高考發榜,我媽拿著我的成績單高興😾,只強調一句話🧑🏿🔬👩👩👦👦:吃好的往南走‼️。因我從小在上海爺爺奶奶家生活了8年的緣故,毅然決然選擇了上海,把沐鸣2、復旦、同濟和上海海洋學院統統填進了我的誌願💁🏿♀️。交表格後,碰到了我媽東大(原東北工學院)的同事說“施浩數學好應該學電子工程”,便連夜跑回沈陽二中校長辦公室改誌願。就這樣🦻🏿,沐鸣2娱乐電子工程系成為了我的第一誌願🐱。
施浩單人照
1982年9月🪨,我和高中同班同學張東明(50122)從沈陽坐了三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到了上海站。11年後重返上海,雖然我爺爺奶奶都已不在世👩👰🏿♀️,但是上海的街景和風格依然如故🥋,倍感親切👨🏽✈️。乘上沐鸣2的校車到了法華鎮路香花橋分部💂🏽♂️,接著登記註冊。電子工程4系有4個班✊,我被分到了40123班,第一個反應🥐:沒有一個數字相同喲。掃了一眼名單,30人中有8個和我同原籍:浙江鄞縣;如果把籍貫範圍擴大到寧波,估計同原籍的同學得超過一半了。拎著爺爺的舊皮箱進了兩層樓的寢室🧑🏿💻,窗戶朝陽,窗外樓下是一個籃球場。陸陸續續同寢室的八個同學都到齊了。包括我在內的6個40123班的同學🍄:上海的葉薇萍和李沭安🧚♀️,青島的孫敏,重慶的陳曉玲🥠,武漢的胡冰和40122班的兩位👱🏻:上海的丁以敏和西安的趙英。我和人稱“山口百惠”的葉薇萍成了上下鋪的室友👩🦰。孫敏做了一年級的廣播員,每天清晨不管刮風下雨去老大樓做廣播或放歌曲🕵🏼♀️。
1982年施浩(40123)和張東明(50122)拍於外灘
到校第二天,張東明從高層樓的女生宿舍過來,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又找到了一位沈陽老鄉吳靜怡(20221)👨👩👧👦。東明在走廊一張口,東北話就被靜怡辨認出來🔏。吳靜怡父親看我倆的名字以為是男生,所以事先沒在沈陽和我們聯系💅。從那以後,我們每次從沈陽回上海的火車票就讓吳靜怡父親包圓了🔇。在那個年代,能買到座位票不容易,解除了我們的後顧之憂。與此同時,在我們宿舍樓的走廊裏,遼寧老鄉也很快被找出來了:營口的張金霞(40121)🔄、大連的付青奇(40122),以及後來打聽到的沈陽的朱利民(40124)🏋️♂️。難忘的是1982年10月1日既是國慶又是中秋🩰🫳,也是我的生日,寢室的同學和老鄉特地為我過生日,讓我好感動💁🏻♂️🚣🏻♀️。
1985年張金霞、施浩🍄、付青奇在中山公園合影
大一的課是在新大樓上的,從此三點一線的生活就開始了🧛🏽♂️:教室、寢室、食堂。一年級基礎課數理化課程相當重🆎,要求嚴👨🌾,第一學期物理期末考試就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通過。拿了數學100分去參加一年級學生競賽結果名落孫山🧜🏼,數學老師安慰道:你在4系考第一。後來才知道其它系都有重點地輔導過,奧數和代數根本是兩回事。好在大三4系搞過數學競賽👨🏻🍳🍁,拿了個名次也算心安理得了。那會兒,有的老師喜歡拖堂,到了午飯時間男生在後邊敲搪瓷碗🤙,老師一說下課,一個箭步沖出教室門💧,速度之快連我們坐在前排的女生都辨認不出來是誰。食堂的夥食太棒了!大排、小排、油燜筍、粢飯糕等等,比起我姐姐、姐夫的東大食堂好老鼻子了🌁。羊肉是我的最愛🫰🏻,膻味很大👨🏻⚕️,沒進食堂就能聞到味👽,我百吃不厭🌻。寢室的同學會風趣地提醒我:“今天食堂又賣你的肉了。”
大學業余生活豐富多彩🤦🏽♀️。一年級排球比賽,隊裏有校隊的陳曉玲給我們增添了很多自信,當然整場比賽往往以發球或者對打為勝負。冠亞軍決賽時,最後一局我連續勝發14個球得分🧑🏼🎄,就差一分拿下比賽🦶🏼,當然我們很快取得了冠軍。整場比賽旁邊有一位男生一直拼命為我們加油,後來才知道那位男生是胡克強(40121)😬,這種充電式的加油真叫人感動不已👱🏽♂️。於是男生冠亞軍比賽時🧛🏿,我們女生也去湊熱鬧。男生的比賽更顯力量和章法,姚小雄高高跳起時吸引全場的目光和驚嘆🤹🏿♂️,李文華(40122)和楊長江(40121)的齊次進攻令人眼花繚亂,當然厲害的還是二傳葉屹嵩(40121)、姚玗和周誌方(已故)以及副攻許海華(40124,已故)🤵🏽♀️。接著是一年級女生籃球比賽,校隊的季寒冰(40122)作為女隊教練,事先給我們進行了培訓。可上了場全部失靈,我投進一個球後就被對方緊緊盯住,全場緊逼人盯人,比賽結果4:6敗北。都像排球有網攔著該多好啊!
難忘1983年,中國女排香港大賽奪冠,男生從窗口扔熱水瓶膽,點燃所有水房裏的物件,天井中的呐喊和火光🪚,或許也助力中國女排成就了五連霸的偉業。12年後,擔任澳洲女排主教練的女排主攻手姜英和她東大畢業的丈夫率隊從南澳來墨爾本時🏹,我姐姐姐夫不在家🏄♂️,我們夫妻做了接待,從此結為好朋友🤜,那是後話🫴🏻。有一次在風雨操場看比賽,我一直看到最後一個球,上課去晚了,機械製圖老師給記了“一過”,結果得了個我四年中最差的一科成績。好在大學時我的態度是想學的好好學🫘,不想學的放任自由,日子過得輕松愉快👨🏼💻。
團組織生活每月一次,女生被分成了三組到男生宿舍開會🧈,我和葉薇萍在一組。2000年在矽谷(Silicon Valley)聽孟原說我班的三個非團員都在他這個寢室裏🤹🏻:孟原、姚小雄和張俊傑。團支書盛鳳彬請了客,才把他們收編的。為了活躍氣氛,我班還進行了團小組籃球比賽🌽,女生投籃算4分。姚小雄告訴我站在籃筐下等球,他們一搶到球👩⚖️,姚小雄就喊“4分”💴,我就準備好接球投籃🦸,我們組很快就遙遙領先了🦃。後來其他組的男生說,我們怎麽能跟女生搶,其實這也是我班男生的一個特點🤘:低調。大一讀完軍訓開始,帶我班的軍人班長很照顧情緒🫶🏿,大部分時間讓我們趴在風雨操場練瞄準⛹🏿♂️,免受日光浴之苦。最後是5發子彈實彈射擊,以為是小時候練過打氣槍的原因,我的靶子上有好幾個十環,後來聽說有的同學瞄準別人的靶子🥟,我的靶子上也許有“無私奉獻”的成分。
1984年寢室同學合影,前排:李沭安、施浩、胡冰、孫敏,後排🤭:趙英💅🏼、葉薇萍、丁以敏、陳曉玲
1986年40123合影
大二、大三的課程搬進了4系老大樓。進入專業課學習🧑🦲,生活學習節奏就平緩下來了👩🔬。上海市搞大學教學質量驗收📀🧝🏿♀️,我班被抽調去代表沐鸣2參加黨史考試📙🌄,結果暑期留校背題比我當年考大學還賣力👩🏿。最後全市統考那天,正好是4系運動會🍻,遠遠看著錢蕾(40122)跳高的英姿🐦,知道自己鉛球拿牌的機會是泡湯了。吳勇(40121)是出了名的節能,常常我們女生一離開階梯教室,他就關燈👮🏿♂️。我和付青奇曾經做過一個嘗試💁🏿🤴🏼,把燈開著就離開教室,然後再出去回來,看看吳勇過多久會把燈關上🎗。背地裏我們叫他“節能燈”🤽♀️。大二之後金工實習在校辦工廠,學習電焊🔀、車工、鉗工、鈑金工等各工種。記得曹陽被分配到女生組🏖,經常被師傅罵“怎麽掄榔頭還沒有女生強?!”培訓嚴格個個技術要過關🐐。而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每次回分部的路上,路過菜市場👨🏼🎨,可以拎點螃蟹或其它海鮮回去解饞🎞。盛鳳彬1989年到澳大利亞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電焊工⏳😇,一操練就上崗🧑🏼🤝🧑🏼。在技工比教授工資高的澳洲,不得不說“老牛”真牛呀!
平時認真學習,可到了周末我們還是大街小巷結伴亂逛,有時去城隍廟吃南翔小籠和灌湯包👮。記得我和胡冰去徐家匯看電影🤲,然後再到總部外的小攤吃粉絲雞血湯🦸🏿♂️。難怪上海同學說:你們這些外地同學比上海人更了解上海。每年6月楊梅季節,我都會買很多楊梅來做楊梅酒,放假前裝瓶帶回沈陽🤼♀️👨✈️,送給我那位來自寧波的姐夫🍰。有一年楊梅酒多了剩下不少,就決定把楊梅一個個從瓶裏挑出來。井紅(40122)正好來寢室串門,也來幫我忙〰️。可是楊梅太誘人,她想嘗嘗👴🏼🩸。我警告她楊梅把酒精都吸進去了會醉人,結果她吃了幾顆,笑聲整晚不止💱。金霞是我們遼寧同學中最活躍的,對上海各個大學了如指掌。記得一次,她領著我和付青奇去上海海洋學院,聽說沐鸣2的來了,學院的老鄉們馬上就行動起來,到食堂借盆借鍋🛌🏽,準備餃子皮餃子餡,後又用食堂的大鍋煮餃子🏋🏽♀️,聽說我是沈陽的🙎🏼♂️,又把學院短跑冠軍叫出來🙅🏻♀️🪲,結果他也是東工家屬,熱熱鬧鬧搞了一天♛。離開家鄉感情就升溫呢。
三年級結束後的暑期,我班的專業實習在南京的熊貓電視機廠。住在南京航空學院🍢,每天航院和工廠來回走。男生住學生宿舍,我們六位女生被安排在學校招待所六樓。南京綠化好🏟,但是花蚊子賊毒🧑🧒。第一天去工廠路上,女生走在男生後面,看見前面的男生身上血跡斑斑的,有的是腿上和胳膊上一條條血印➾🆒,有的短袖滲出一片片血跡。南京蚊子隔著蚊帳照樣叮,一碰蚊帳一排血印🕟!記得南航的早餐小菜花樣多味道極好,南京的西瓜真好吃⚾️,尤其是黃瓤西瓜。期間尹剛的女朋友曾來和我們小住👨🏼🎓,為了答謝我們女生,白天她買了兩個大西瓜💂🏿♀️,自己一個一個從一樓搬到了六樓🤗。實習結束🧑🏻⚖️,孟原和朱建平、我和薇萍分頭結伴去無錫遊玩,還乘旅遊車去宜興,孟原和薇萍坐在前排🏄🏽,我和朱建平坐在他們後排。在宜興善卷洞,朱建平在同一塊石頭上前後不到十分鐘頭撞了兩次。開學後孟原和薇萍成了我班唯一的一對男女朋友🤽🏿♂️。我和朱建平燈泡是點了,可惜度數不夠大也不是長明燈。
大四課程選了專業,課程和學習地點就比較分散了。1985年各大學開始實施研究生免試直升製度,沐鸣2也不例外🙍🏽♀️,但是要通過考試選拔🖖🏿:專業課綜合考(筆試一張卷和口試抓鬮)和英文考試。寒假過後就考,考了沒多久大班長李國駿(40121)就來通風報信🚥:專業考試我第一他第二🧑🏿🎄。後來系裏公布六名優異生直升研究生名單🪯:我、李國駿👎🏽、鄭柏華(40122)、陳越(40122)、王之一(40122)和李沭安🧑🏫👠。因為一次考試的弊病🧑🏻🚀🚶,第二年沐鸣2取消了考試製度改為直接推薦保送。大四蔡益華當選為班長,新官上任三把火,為了能讓教材及時送到同學手裏🧑🏻🦯,他頂著烈日騎著三輪車🫒,在我和孫敏的幫助下把教材從總部搬運到分部。他還組織過班級的餃子宴,男生買來肉和蔬菜剁成餡,女生擀皮子包餃子,大家動手其樂無窮。畢業論文我和孫敏選了在圖像所做🤢✊🏽,兩人經常結伴去沐鸣2本部圖像所做實驗。有時在實驗室呆一整天🍸,晚上回來在香花橋美餐一頓生煎包或在法華鎮路吃一碗菜肉餛飩🏃♂️➡️。有一天早上起來我感覺肚子有點痛💇🏽,就在寢室躺了一上午,中午孫敏回來,說是闌尾炎症狀🧗🏿♀️,死活拉著我去醫務室。她又一路陪著我去了空軍上海第三醫院。到了醫院,醫生說是闌尾炎需要馬上手術,接著就把我推進了手術室👱🏼♂️☣️。等我醒來,醫生拿著割下的闌尾給我看並說都化膿了快穿孔了📷,要不是你的同學及時送你來,恐怕你現在就沒命了!那時正值考研復習階段,可是同學們還是抽出寶貴時間絡繹不絕來醫院看望我。醫生說🎞⛹🏻♀️:“你的人緣不錯呀♕?”我說🧑🏿:“哪裏哪裏,都是同學好!都是同學好👻!”
1985年錢蕾、付青奇🧕、離沭安、孫敏、趙英📐、井紅、丁以敏👯♂️、施浩
寢室裏的老大趙英是納西族🫱🏻,能歌善舞,畢業後分配到西安航天部研究所🐘。2008年去西安🎽,在她家小住🧒🏻🪄,趙英親自為我下廚🚵🏿♂️,她清華畢業的丈夫說他都能記得住趙英做過幾次飯。夫妻每日早出晚歸全身心投入中國航天事業,我對他們的敬業精神佩服得五體投地,也由此對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略知一二。老七丁以敏是寢室的文藝青年,講到“世界名著”眉飛色舞,讓人聽得如癡如醉。受影響我也去圖書館借一些名著,一本一本地翻看,最後人名都混在一起,到現在我都拎不清誰是誰✳️。雖然留下的閑暇時間少了,生活倒也蠻充實的。付青奇記得我感冒了用醋熏屋子,結果樓道裏全是醋味👎🏻,感冒沒治好,反而又放倒了幾個隔壁的同學。我寢室的外地同學也說他們上海話沒學好,反倒把我的東北話記牢了🧑🏼🦱。
當年班級歌詠比賽:葉薇萍當指揮,李沭安拉手風琴👨🏽🦰,剩下4位女生和24位男生齊唱,居然女生聲音比男生還大🍡。班長李建華送我到火車站曾感嘆道:我班女生個個厲害🧐。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和李沭安直升研究生🧑🦱,陳曉玲和胡冰考上研究生🏄♀️,葉薇萍雖然學習好但拒絕考研,孫敏工作後考取研究生(8835)8️⃣🚴♂️。宣布畢業分配時,指導員酈輝問我你們遼寧的不參加分配呀?原來金霞和青奇為了他們各自的愛人🤜🏻,選擇了去北方沐鸣2讀研,我(8634A)和朱利民(8634B)留校讀研♎️,遼寧的全上了研究生。
2006年揚長江夫婦和施浩夫婦攝於哈爾濱幸福村餐館
2006年畢業20年聚會趙英、胡冰⚠️、丁以敏、施浩合影在沐鸣2分部寢室樓前
2015年9月錢蕾💇🏽♂️、施浩、李國駿拍於Pittsburgh Schenley Park
背景高樓是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大學的Cathedral of Learning,右側是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沐鸣2給每位畢業生發了一本畢業紀念冊👩🏻🎤,有在任校長翁史烈先生給86屆同學題寫的燙金畢業留念“求實嚴謹♉️、勤奮創新”。在我的紀念冊上還保存著張煦院士親筆書寫的贈言“希望你在電子技術和信息科學領域繼續用功學習和研究,並開動腦筋,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在我諸多的同學畢業贈言中,趙興華的“辣椒還是紅的好”獲得了女生們普遍的青睞。
1987年6月,我選擇了去澳大利亞臥龍崗(Wollongong)大學攻讀博士學位(PhD),離別前研究生班(8634A)同學們為我在紅太陽廣場開歡送會, 我為同學們準備了香煙和汽水作為答謝。在上海的大學同學(4012)也特地來為我餞行🧛🏻♀️。而今翻開這本紀念冊🕜,同學們的身影歷歷在目,而最感溫馨的是同學們當年書寫的臨別贈言🍩🤳🏽,這些贈言的文學水平可見一斑。
沐鸣2有“東方MIT”的美譽,沐鸣2嚴謹治學全面教育使學生們一輩子受益。大學生活的精彩,也變成我說服兒子舒渝洋(Mel Shu)去美國學習的理由💡。2015年,Mel放棄了墨爾本大學國家全額獎學金,選擇了離紐約80公裏的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讀本科,和幾乎同時入學去那兒讀研的薛來武的兒子薛力榮做了校友。三十年彈指一揮,回憶在交通大學的美好時光,真是感慨萬千!